我总结了关于模式驱动开发的研究
1. 基于模式驱动开发的基本概念
在模式驱动开发中,通过先定义模式(即定义API的类型和数据形式的规范),可以实现前端和后端的并行开发。
2. GraphQL 和模式
GraphQL是由Facebook开发的查询语言,它使得以模式为中心的API设计成为可能。
GraphQL 的模式是通过使用类型进行定义的,如下所示。
type User {
id: ID!
name: String!
email: String!
}
type Query {
user(id: ID!): User
}
User类型:
User是GraphQL的对象类型。
它有三个字段:id、name和email。
在ID!或String!末尾的!表示该字段不可为空。
Query型是GraphQL中的根查询类型,作为查询的入口点。
在这个例子中,它具有一个名为user的字段,并通过接收一个ID!类型的id参数来定义返回特定用户的功能。
该模式定义了一个接收ID并返回User对象的查询。
2.1 单一终端点
与传统的RESTful API每个资源通常具有多个端点不同,而GraphQL通常在一个端点上进行所有数据的获取和修改。
特定的终点特征:
与RESTful API的区别:在RESTful API中,通常会针对每个资源(例如用户、文章、评论等)存在不同的终点。例如,针对获取用户信息的终点(/users)、获取文章的终点(/articles)等都是独立存在的。
GraphQL的端点:相比之下,GraphQL通常使用一个端点(例如:/graphql)。可以使用该端点以查询或突变的形式指定要获取什么样的数据,或者如何修改数据。
为什么单一端点是有用的:
灵活性:客户端可以通过一个端点精确指定所需数据。因此,可以避免获取不必要的数据,实现高效的数据获取。
API版本管理:即使添加新字段或类型,也不会影响现有的查询,因此API的升级非常容易。相比传统的RESTful API,通常需要添加新的端点或修改现有的端点。
简洁的错误处理:您可以通过单个终端点始终获得错误信息。此外,您还可以正确处理部分错误(例如,即使某些字段失败,其他字段仍成功的情况)。
开发和文档的简易性:由于只有一个端点,因此开发和文档的管理被统一并简化了。
在Python中使用GraphQL的实际示例。
如果要在Python中使用GraphQL,可以使用一个名为graphene的库。以下是使用graphene实现前面提到的模式的一个示例。
import graphene
class User(graphene.ObjectType):
id = graphene.ID(required=True)
name = graphene.String(required=True)
email = graphene.String(required=True)
class Query(graphene.ObjectType):
user = graphene.Field(User, id=graphene.ID(required=True))
def resolve_user(self, info, id):
# この例ではハードコードしたデータを返しています。
# 実際にはデータベースや他のAPIからデータを取得する。
return User(id="1", name="John Doe", email="john.doe@example.com")
schema = graphene.Schema(query=Query)
使用此架构,您可以通过发送以下查询来获取用户信息。
{
user(id: "1") {
name
email
}
}
-
- 总结
- 基于模式驱动开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,用于提高API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效率。GraphQL是实现这一方法的强大工具之一,结合适当的实践,可以大大提高API开发的质量和速度。